金东寒钟情特种船用发动机

2014-04-02 08:28 | 东方网 船界人物


在中国船用柴油机行业,中船重工七一一所绝对是权威,和七一一所一样具有影响力的,还有该所所长金东寒,他从事特种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近30年,主持研制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为我国特种舰船提供了“中国心”,开创了我国新型特船从无到有的历史。在今天举行的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东寒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希望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东寒院士,问及他的“宏大打算”,金东寒却说,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般只瞄准“下一步”,希望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

金东寒钟情的“一件事”,是一台不到1吨重的特种船用发动机。紧盯这项让福特、通用等大公司望而却步的高难度动力装置,他已忙活了半辈子。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特种发动机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在国际上又遭遇技术封锁。1985年,24岁的金东寒投身热气机研究,而后成为我国该领域第一位博士生。当时,国内知道“热气机”为何物的人恐怕只有个位数。而今,书本上的概念已在特种船舶上高效运转,中国由此跻身极少数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最初的5年,30万元支撑着课题组勉强度日。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金东寒义不容辞地扛起脏活、累活。有了第一台小功率样机,科研经费一下子涨了20倍,“拿出一台接近实用的大功率样机”的目标,让大伙儿忙得“没时间生病”。节骨眼上,金东寒连续3个月吃住在实验室。眼见天气转凉,妻子不得已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大老远地赶来送被子。当75千瓦样机诞生,3岁的女儿竟也开心地唱起儿歌。

“办法总是有的”

金东寒的研发之路是超常规的,又是非常艰辛的。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困难经常横亘在课题组面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金东寒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是有的”。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金东寒长袖善舞、逆风飞扬。

1998年,他们研制成功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台特种发动机原理样机。2002年,又研制成功了工程样机,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完成一系列全系统演示验证试验后,该动力装置成功地装备于某新型船舶,并顺利地完成必要的试验,交付用户使用,实现了由科研成果向实用装备的转化。这无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使我国该型装备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然而,在该新型动力装置走出实验室的过程中,他们曾碰到过安全性、可靠性和工程化等一系列难题。不过,在金东寒的带领下,在短短的几年内,先后攻克了发动机关键构件高温合金超细晶化、微动磨损、腐蚀疲劳等可靠性技术难题,使发动机的可靠性达到了当今在役装备的国际先进水平;发明了超耐腐蚀气缸套,成功解决了发动机常发生的穴蚀、腐蚀开裂、寿命短、摩擦耗功大等问题;攻克了发动机特殊焊接、特殊材料加工等工艺难题,解决了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关键问题,形成了完整的发动机制造工艺。

END

关键词: 金东寒船用发动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