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拆船工人的苦难
2014-04-18 18:12 | 国际船舶网 拆船动态
在孟加拉的拆船厂,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拆解货船和油轮。拆船厂一度成为旅游景点,很多游客到这里参观工人们如何徒手拆解废旧船只。现在,外人已经很难进入。以孟加拉湾为例,当地的每一个拆船厂都架设了高高的带刺铁丝网同时配备警卫和竖起禁止拍照的警示牌。几年前,一场爆炸事故导致多名工人丧生,评论人士纷纷抨击拆船厂老板,指责他们只顾赚钱,而忽视安全措施。在此之后,外人更加不受欢迎。
孟加拉湾的一个拆船厂,工人们正将重达1万磅(约合4535公斤)的绳索拖到一艘搁浅的船只,而后利用绞车将船拖上岸,最后再进行拆解。孟加拉湾目前有80座拆船厂,每一座拆船厂都架设了高高的带刺铁丝网同时配备警卫和竖起禁止拍照的警示牌。
拆船厂的少年工人,自称已经14岁。14岁是法律规定的最低年龄。拆船厂的老板更喜欢雇佣少年工人,因为他们的工资低,对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了解的也不多。此外,他们的身体小巧,能够钻进船舶的狭小空间。
孟加拉湾的一个拆船厂,工人们抬着一块从外壳上切下来的钢板。这种钢板的重量在1000磅(约合453公斤)以上。工人们用双手和简易滚筒将钢板运上卡车,卡车随后将钢板运到加工厂,制成建筑业使用的钢条。
拆船工人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每天泡在被重金属和有毒油漆颗粒污染的泥浆中。
晚上,工人们点燃管道接头垫圈取暖。垫圈中含有石棉,会提高工人们的肺癌患病风险。
孟加拉湾的一个拆船厂,一名工人正用乙炔割炬进行切割作业。拆解废旧船舶需要3到6个月,具体取决于船只的体积。
孟加拉湾的一个拆船厂,“利昂娜I”号货船的一个大型结构轰然倒下,激起无数碎片。“利昂娜I”号在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建造,服役了30年。
喜玛拉雅山麓的德胡诺特村,大约300名村民参加22岁拆船工人拉纳-巴布的葬礼。在使用割炬进行切割作业时,割炬产生的火花点燃瓦斯包并引发爆炸,巴布不幸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