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泛洋:中国最大航运企业破产案
2014-07-14 17:02 | 财经新世纪 船东动态
观察者言:用两年时间从零快速膨胀至全国前三,再用两年滑入破产。这起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航运企业破产案,目前又因财务和法务资料大量缺失而陷入停滞
“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半年以来,这家公司在财务和管理上的混乱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这也是令债权人愤怒并拒绝参加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的原因。”6月20日,一位参与海南省最大航运企业海南泛洋航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泛洋)破产清算的人士向财新记者抱怨。
此前一周的6月13日,破产清算中的海南泛洋,法人代表悄悄出现了变更,由海口市市长倪强变更为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称洋浦管委会)副主任梁博。倪强自2009年成立以来就一直担任海南泛洋的法人代表。
一位债权人律师向财新记者表示,企业在破产清算期间按道理是不能进行法人代表变更的,工商部门也不会受理,除非发生法人代表身故等特殊情况,他代表的债权人至今没有收到通告。”
海南泛洋成立于2009年1月,系由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国资委投资成立的国有独资航运企业,注册资本金为11.2亿元,主要从事集装箱班轮运输及相关业务,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均为时任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理局局长的倪强。
虽然历史不长,但海南泛洋曾以高速扩张为业内所熟知。成立之初,海南泛洋就由有“中国集装箱之父”之称的原中海集团总裁李克麟挂帅担任执行董事长。规模最大时,海南泛洋集装箱船队运力仅次于中远、中海两家央企,在国内排名第三位,在全球班轮公司中列第27位,拥有和控制的集装箱船舶达24艘,运力近5万TEU(标准箱)。在上海、宁波、天津、营口、大连、广州、深圳和洋浦等中国沿海主要港口设立有25家分公司和12家海外服务公司。
然而因为航运业不景气以及公司自身原因,2011年年中,海南泛洋的经营开始出现困境,虽然数次接受政府注资,但其始终无力挽回颓势。截至去年9月30日,海南泛洋累计账面亏损12.04亿元,资产负债率113.49%。
去年10月31日,因为严重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巨额债务,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下称洋浦法院)裁定受理海南泛洋破产清算。这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航运企业破产案。
裁定受理破产清算的同一天,洋浦法院指定海南泛洋清算组担任公司管理人,组长为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李栋,全面接管海南泛洋的资产和运营。
然而,海南泛洋的破产清算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在今年3月4日召开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公司管理人表示,在清算海南泛洋的过程中发现,海南泛洋及其关联公司的财务和法务资料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各种资料基本未进行归类编排,银行存款账面与对账单不符,且银行存款对账单缺失,这对下一步财务清理、债权确认、应诉追收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有债权人向财新记者表示,由于海南泛洋的资料缺失,很多债权人的应收债务根本无法对上账,导致债权确认一度陷入停滞。
此外,海南泛洋的资产处理也存在疑问。一位债权人向财新记者透露,海南泛洋主要资产——包括五艘集装箱船和位于上海市金湘路的14套房产,均在申请破产前六个月内对债务进行个别清偿,其中14套房产被海口海事法院以“不合理的支付令”进行直接过户。
“这在掏空海南泛洋国有资产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他批评说。
海南泛洋在注册资本金上亦有疑问。据该人士向财新记者提供的资料,洋浦管委会在2010年时,曾以一块904亩的土地作价1.5亿元增资海南泛洋,但这块土地最后查无音讯;此外,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洋浦控股)曾以对海南泛洋1亿元的借款转化为出资款,以债转股的形式增资后者,然而这笔1亿元借款在海南泛洋的内部文件及董事会会议报告中均未提及。海南泛洋的一位高层领导在接受财新记者询问时,也表示对这笔借款“并未听说”。
一位债权人向财新记者表示,他曾对上述注册资本金问题向企业管理人提出质询,但企业管理人以“资料缺失,尚在调查”为由没有答复。“在中国公司法中对于虚假注资和抽逃资本金都有明确的定义,希望公司管理人能给我们债权人一个明确的说法。”该人士说。
资料显示,洋浦控股是属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5亿元,是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主体,旗下公司涵盖洋浦开发区内的物业、地产、酒店、水务、港口和电力。在上述交易进行时,海南泛洋、洋浦管委会和洋浦控股的名义负责人均为倪强,其直到在2013年3月被调往海口市任代市长时才卸任洋浦管委会和洋浦控股的职位。
一位知情人士还向财新记者透露,目前海南省的相关领导正努力推进海南泛洋的重组,已经与一家福建船东达成初步意向。“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并不等同于最后宣告破产,因为在破产前还有重组的可能,只要与债权人双方达成和解。但是现在海南泛洋无论是债务还是资产都没有完全理清,重组也只能无限期推迟。” 该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