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造船业回暖存隐忧

2014-09-09 08:13 | 台州日报 船市观察


最近几天,台州中继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可明感到很无奈。一回到办公室,他就会习惯性地拿出香烟,抽起闷烟。

“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跑了3家银行,他们都不敢放贷。”柳可明说。今年初以来,公司接了4笔订单,但买主付的订金都很少,需要自己先垫着,可公司又没有足够多的流动资金。前些年由于台州造船形势不好,各家银行均采取了“限贷”甚至“禁贷”政策,今年情况也没有多大好转。

融资难只是其中一个难题。这几天,记者在与船企、管理部门等接触中了解到,虽然今年我市船舶制造业出现回暖迹象,但其背后存有不少隐忧,船企规模偏小、税负偏高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台州造船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船企盼望“有形之手”能出力相助。

贷款难、规模偏小等问题突出

据多家船企反映,目前,除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少数几家金融机构与船舶企业有少量业务合作外,其他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对台州船舶业融资进行“一刀切”禁贷,导致部分优质企业因信贷问题难接订单或少接订单。

“以往,我们申请出口保函一般为信用担保即可。现在为降低风险,多数银行要求保函必须有抵押担保或者提供保证金,并且需要报总行审批后才能放贷。”台州五洲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海伟说。

银行收紧放贷政策,这无疑提高了船企开立保函的难度和成本。另外,由于造船场地使用的是滩涂海域权,所以在贷款时也不能像用土地使用证去做抵押贷款那样方便。即使能贷到款,也只有海域使用权评估价值的25%到50%之间。眼下为降低不良贷款率,有些银行压根就不办理此项业务(海域权抵押贷款),或在中途减少原先给予的贷款授信额度。

“从横向看,我市船企规模偏小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卢建波说。今年我市船舶制造业虽已步入复苏轨道,但与舟山、江苏等国内造船发达地区相比,行业回升速度有些偏慢,企业规模也偏小。

譬如,龙头企业枫叶船业近三年中产量最大的年份也不到17万载重吨,产值只有15亿元,其他企业产值都在10亿元以下。而舟山50亿元以上船舶企业就有4家,10亿元以上船舶企业达十几家,企业规模差距明显。

与此同时,船型过于单一。金融危机后,我市大部分企业仍延续之前的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发展模式,产品多数停留在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传统船型,在思想上仍憧憬依托市场复苏获得发展,缺乏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

此外,单船吨位还较小。单船制造能力基本在5万吨以下,最大不超过8万吨,与舟山等地30万吨级以上的制造规模相比,我市明显偏小。

船企盼税负能适当降低并统一

那么,未来台州船舶制造业的路该怎么走?

“我们认为,相关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特别是在自动化水平、数字化设计、分段总装技术等关键性制造技术上要加把劲。”卢建波建议。

当前,国际航运和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出台后,船舶产品的节能、安全、环保要求不断升级,这对我市船舶工业形成较大挑战。

下阶段,我市船企可大力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化学品船、行政执法船、远洋渔业船等特种船舶,逐渐减少散货船等传统船型的比例,积极谋求差异化发展之路。

这一点,浙江恒信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为台州船企树立了榜样。2009年,恒信就进入海洋工程领域,为大连重工、外高桥等大型船舶企业配套生产海警艇、救生艇、执法艇等品种,目前在细分领域确立了市场地位。

“除解决融资难题外,我们还希望有关部门能适当减少税负,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对船舶建造企业按照载重吨位或者来料加工方式进行征税,停止使用一般纳税人进销项差额缴纳的方式征收。”浙江振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克元表示。

鉴于目前台州各县(市、区)税收征缴方式各不相同的实际,市里亟需出台统一政策,或设置征收上限由各地参照执行。

END

关键词: 台州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