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海事论坛 | 造船和海洋工程专场——创新设计 智慧制造 引领海洋工程未来发展
2023-12-07 17:01 | 中国船舶报 展会信息
12月6日,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高级海事论坛之造船和海洋工程专场在上海嘉里大酒店举行。论坛以“创新设计 智慧制造”为主题,特邀8位海事界嘉宾,聚焦海事界拓展数字化转型、航运业减碳方案、未来船舶设计、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等热点话题作主题报告。上海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六届理事会会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琦,Informa Markets 商业发展执行副总裁 / 2022-2023 年全球展览业协会 UFI主席麦高德共同主持此次论坛。
挪威船级社(DNV)集团副总裁、中国南方区总经理陈铿作题为《一起迈向绿色航运未来》的主题演讲,并分享了减少能源消耗对减少排放和控制能源成本的重要性。他指出,船东正在探索燃料的灵活性,半数新造船订单具备替代燃料选项,到2030年,航运业对全球碳中和燃料的需求将上升至30%-40%。陈铿强调,必须探索所有可能的脱碳解决方案,并建议制定法规以确保排放不会由船端向岸端转移。他还提到,未来10年是脱碳的决定性周期,燃料的生产将加速,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排放的关键因素。此外,他强调了燃料技术的快速普及以及在船端人员培训中涉及新技术的安全推广,并建议减少能源消耗需要考虑所有的减碳路径选择,并指出船舶需要有足够的人员灵活度和更长远的燃料使用计划。
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以《海事界:如何拓展数字化转型》为题,详细阐述了船厂在拓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路径和方法。胡可一从基于数字模型的设计流程革新、从一张白纸开始建立数字模型、来自单一数据源的挑战、数字化变革助力流程革新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讲解。他表示,数字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单一数据源”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运用数字化设计软件的企业的重视。因为“单一数据源”是数字模型能够贯穿船舶设计整个过程乃至船舶的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数字化的设计方法会带来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的革新,这些改变不仅可以提升造船企业的设计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会方便航运企业更加高效地管理船队,从而加快整个海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他还特别提到,数字化的设计方法不仅提升效率,而且带来了设计流程的革新。这种流程变革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从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模式到基于数字模型的设计模式,这种变革已经深刻影响了船舶设计的理念和方式。
专业海事经济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丁·史托福博士就《能源与信息新时代的造船业》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未来几十年造船行业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包括技术发展、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投资规模及激发投资的驱动因素等。史托福明确指出,未来的造船厂将需要开发能够提供零碳推进的船舶,并配置集成数字系统,同时与利益相关者(船东、管理者、货物、港口、监管机构和运输代理商)的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这一目标面临三大挑战:新技术的出现时间与零碳燃料的可用性尚不确定;造船量和价格相比以前的波动更为剧烈;在需要大量投资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却仍然较低。对于当前造船行业的挑战,史托福博士认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市场激励。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的早日实现;而市场则可以通过提供更加广阔的需求空间,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此外,造船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以《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结合沪东造船24000TEU集装箱船的研发建造历程,深入解读了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超大箱船新造船下一阶段趋势进行了预测。他表示,从供给侧看,随着集装箱船订单集中投放,造成全球造船产能阶段性趋紧,平均交付时间由23个月延长至26个月,中韩主要船厂船位已较为紧张,正推升船价上行。从需求侧看,良好的行业发展预期和船东资信状况,支撑船东投资信心,当前主要主流班轮公司已大规模自主或通过第三方订造了批量订单,前期处于战略转型且谨慎观望的马士基也在计划绿色环保型箱船。总之,未来一段时间,集装箱船订单释放空间明显减小,市场热度将出现显著降温,不过,“头部竞争”因素仍将促使主流船东进一步下单,另外,中型箱船仍具有可观的更新需求。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首席专家张卓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汽车滚装运输船的技术发展及船型展望》进行主题报告。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下一代PCTC(汽车滚装运输船)船型将如何适应汽车运输船的大型化以及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张卓通过近年来的船型变化及需求跟踪、PCTC船型主要尺度的梳理,船舶大型化所带来的尺度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分析,预测市场近期将推出更大船舶尺度的极限型PCTC船型并接获建造订单。他指出,新船型将更加关注船舶油耗的优化及单车运输成本的降低,多种燃料预留设计将更有利于面向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碳要求。同时,张卓还提到,随着船东装运更多高车、重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冷藏货和危险品货的需求增长,将对船舶设计产生新的挑战。他表示,除了替代能源外,各种二氧化碳捕捉技术也受到了用户的青睐,尤其是中小型汽车运输船,在达成建造和运营成本的平衡之后,该类技术也将会被船东所逐步接纳。
意大利船级社希腊海事技术总监安东尼奥斯·特拉卡基斯作题为《航运业力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氢是理想的燃料,但由于与运输和储存相关的实际考虑因素,氢无法被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意大利船级社开发了一种在船上将现有燃料即液化天然气转化为氢气的概念。这个概念将液化天然气从过渡燃料变成转变中的燃料。在与液化天然气共享的燃料中逐步添加氢气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符合规定的。特拉卡基斯表示,结合可大幅降低燃料消耗的现代推进装置,氢气的生产可以等到2035年。届时,船东可以根据当时的趋势和能力来决定达到2050年目标的最佳选项。他还强调,氢气生产是一种燃烧前捕集技术,由于无需使用任何化学品且能耗最小,从各个角度看都是最高效的碳捕集解决方案。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原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谢彬以《中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趋势》为题,介绍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海洋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研究”的立项背景、项目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他指出,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超深水领域拓展,深水油气田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谢彬提出未来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包括加强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提高深水油气田采收率、降低深水油气田开发成本等。分析未来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提出今后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乌斯坦(中国)副总经理杜可作了题为《面向未来的船舶设计》的演讲,从船舶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未来可持续海洋作业。他指出,为了实现更加绿色环保的海上作业,在设计阶段就应采取战略方法,包括优化船舶智能化作业、减少船上能源消耗、再利用船上废热能源以及整合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杜可还介绍了乌斯坦(中国)在船舶设计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本场论坛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海事行业的创新发展,也为全球海事行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与会嘉宾达成的一致共识是,绿色航运与智慧制造的融合是未来海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一挑战和机遇,中国海事行业将继续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拓展新的发展路径,为推动全球海事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