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重工成功执行韩国首艘国产三维物理勘探船保修项目

2025-05-09 19:53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5月8日,韩国HJ重工宣布,成功完成韩国唯一的6000吨级3D/4D多功能深海资源物理勘探船“探海3(Tamhae 3)”号的定期保修工作,证明了其出色的尖端船舶维修技术和能力。

“探海3”号采用乌斯坦公司SX134船型设计,长92米、宽21米,最高航速达15节,总吨位6926吨,可搭载50名船员,续航力达3.6万公里,采用抗冰级船体建造,可以往返北极和南极。该船搭载了8缆三维物探拖缆,配合其他科考设备能精密地扫描出长达6公里的地层影像,还搭载了可探测海底地层随时间变化的4D设备,可实现高分辨率海底测绘、海底调查和沉积物采样,在大洋、极地和大陆架进行海洋能源资源分析、海底地层检查等地球物理勘探,大幅提高韩国海底资源勘探的效率和精密度。

2021年1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该船主管机构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KIGAM)与HJ重工签订了“探海3”号的建造合同,造价1810亿韩元(约合1.4亿美元、10亿元人民币)。该船于2023年7月下水命名,202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计划应用于海底地震调查、海底断层分析、核电站等危险设施选址、海底二氧化碳储存探测等多个领域,执行旨在海底能源资源和海洋断层调查的3D 海底物理勘探和海洋弹性波4D探测任务。

“探海3”号执行的首个任务是在韩国西海群山盆地开展3D弹性波勘探工作,探寻适宜的二氧化碳海底封存地点。

今年3月20日,“探海3”号入驻HJ重工影岛造船厂,接受了约40天的船体地板和外部涂装、推进轴系、生活便利设备等的综合检查和定期保修。定期保修完成后,“探海3”号将执行深入太平洋海底,获取高稀土元素含量的富稀土沉积物埋藏信息并选定精密探测候选地的任务。

在“探海3”号服役前,韩国的海底资源勘探任务由1996年建造的2085吨勘探船“探海2(Tamhae 2)”号承担。该船也采用乌斯坦公司设计,搭载了可获得3D地层影像的小型3D 物探拖缆,是全球第五艘在朝鲜东海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船,为韩国海底资源勘探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由于“探海2”号的船体及研究设备均已老化,韩国急需新的勘探船来替代该船。

从2016年开始,韩国政府就着手推进6000吨级新型海底资源物理勘探船建造项目,并在2021年1月促成“探海3”号建造合同的签订。该船搭载了比“探海2”号面积更大、性能更先进的高端勘探、研究设备,具备高冰级、高纬度航行能力,勘探范围覆盖全球大陆架乃至深海及极地区域,可将韩国的深海资源物理勘探能力扩大到极地等国际共同勘探领域,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为建造“探海3”号,HJ重工集成应用了极地航海用耐冰船体和动态位置控制技术、噪声控制、自动导航系统等诸多尖端技术。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勘探船建造项目组长金镇浩评价称:“‘探海3’号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证明了其在探测性能、便利性和装备运用性等方面的出色能力。通过此次保修,该船可以更加稳定地执行全球海域探测任务。”

HJ重工代表理事柳相铁表示:“通过建造韩国首艘国产破冰科考船‘ARAON’号,以及建造并保修‘探海3’号等国家战略科考研究船,展现了HJ重工的技术潜力。今后,公司将在新一代破冰船等尖端技术密集型船舶领域集中力量,为提高国家地位做出新贡献。”

END

关键词: HJ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