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命名交付
2025-07-23 21:09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7月23日,历时六年科研攻关和设计建造,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的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中船澄西举行命名交付仪式。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岩,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江苏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马绪春,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吴中东,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赵同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太湖实验室主任吴有生,工信部装备二司船舶处处长刘啸波,中国船级社总裁赵晏,中华人民共和国连云港海事局局长马一意,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中船集团科技信息部副主任朱明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祥,无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蒋锋,三沙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华,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周文栋,无锡市政府秘书长陈寿彬,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嘉宾出席命名交付仪式。
蒋锋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无锡聚焦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特别是将深海装备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希望以此次“未来”号交付为契机,与以中船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合伙人”一道,携手打通创新转化链、携手打造产业生态圈、携手打好区域联动牌,进一步拓展船舶制造、深远海实验、水上运输等领域合作。
赵同宾在致辞中指出,绿色、智能已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未来”号的建成交付是我国在绿色智能船舶技术领域的又一突破性成果。将成为我国“陆—池—湖—海—船”试验研究体系中的核心装备,有力填补我国船舶与海洋装备实海验证中试平台的空白,对解决国产装备实船海上测试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李路在介绍“未来”号时表示,未来”号具备总体布局合理、换装能力强、设备灵活接入、操纵性能好、高度智能化、测试能力强等特点,是立足产业竞争,支撑关键设备与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石。
仪式上,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叶聪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祥代表双方签署交船文件,标志着试验船正式交付。赵同宾、周文栋分别为八家参建单位代表颁发纪念牌,以表彰他们在项目中的卓越贡献。
“未来”号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江苏省、无锡市和连云港市等多方的大力支持。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O二所、六O四院、七O四所、七一一所、七一二所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参与技术攻关和配套供货,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总装建造,入级中国船级社,船籍港为连云港。
自2023年10月18日开工以来,作为首制项目,其建造难度超乎想象,生产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船上众多科考设备、定制化设备的协调安装匹配,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该船为全新首制船型,生产准备周期紧张,留给钢板的采购周期仅2.5个月,远低于成熟船型4个月标准。
中船澄西抽调内部造船各领域专家组建项目组,精心编制船舶建造总体计划。“未来”号作为公司重启浮船坞造船2号线的首制船,既要攻克浮态下船舶建造精度控制这一难题,又要承担起重建造船新生产线使命。
随着生产全面展开,薄板焊接变形、空间狭小设备难定位等一系列全新问题接踵而至。面对挑战,造船事业部协同技术和各生产车间,边生产、边总结、边改进、边提升,强化过程管控和精益管理。2024年3月20日,重达1458吨的机舱总段吊装进入“衡山坞”,并在浮态下精准定位,拉开主船体合拢序幕,创造了中船澄西大浮吊最重起吊纪录。针对浮态下总段定位难、船体结构线型大等难题,项目组汇聚攻坚力量,历经20天鏖战,实现主船体结构贯通,并于2024年5月10日出坞,成功迈出从设计到实船、从蓝图到圆梦的关键一步。
“未来”号关键设备多为国产首台套,安装及调试过程无经验可借鉴,各设备间的匹配与兼容性更是巨大挑战。设计部大力推进模块三维建模,实现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为后续设备安装筑牢基础。
在国内科考船最大A型架安装过程中,对平面度的要求极高,需控制在0.5毫米范围之内。中船澄西项目组首次采用移动镗床,成功实现船舶浮态下基座平面度的精准控制,成功攻克国内科考船最大A型架一次吊装并调试成功等诸多建造难题,充分彰显卓越的造船实力。整船电缆规格多达140种,电缆总根数超1万根,总公里数超300公里。全船精度控制点多、标准严、要求高,中船澄西设计、生产团队凭借团结协作,最终向船东交付了令其高度满意的船舶。
2025年6月6日,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顺利完成海上航行试验与科研试验。本次试航历时15天,148人参与,航程2500海里,开展了54个大项、总计512个分项试验,再创公司造船历史之最。同时,开展大量模拟测试,对总体性能、动力电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通导系统、智能系统等进行全面考核验证。通过严谨工作流程和专业技术手段,确保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部分关键性能指标甚至超越预期,充分体现中船澄西对国产设备的强大整合与调试能力,推动国产化应用迈向新高度。
中船澄西深耕科考船修理改装领域近30载,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未来”号建造交付,首次建造便成绩斐然,刷新国内新造同类型科考船周期纪录。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成功交付,标志着中船澄西实现船海产业转型升级和造船品牌迭代升级,迈出建造科考船能力跨越提升的关键一步,更是中船澄西深入贯彻中船集团“1-1-7- 8”总体要求、践行“中船集团 智领深蓝”文化理念,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未来”号交付后将主要用于执行绿色智能技术中试验证、深海装备水面支持保障和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服务等任务,旨在提升船海装备实海中试验证能力,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品市场应用的梗阻,推动装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发展,构筑我国船舶工业和深海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实验室”。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超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大于10000海里,自持力超60天,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双桨双舵、艏/艉双侧推,配备全航速减摇鳍,具备DP-2动力定位能力。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其功能更多、用途更广,且在模块化、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该船配备先进且完备的深海装备海上试验与作业保障系统、水下声学系统、月池系统和多学科、多功能实验室,甲板作业面积达1500平米。具备深海装备布放回收、运输储存,水面水下探测、通信与定位以及试验指挥调度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类深海装备海试验证、机动搭载与作业保障需求。
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空间储备足,系统可扩展性强,接口通用化程度高,可实现包括发电机组、配电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智能航行系统、导航雷达、操舵系统、泵组、阀件等便捷的加/换装和多层级动态测试。
该船应用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航行操控、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等多种智能功能。搭载的自主研发智能信息系统MarineNet和动态测试系统,可实现全船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并实现船岸数据的互联互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试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