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5年内实现常态化运行
2013-04-14 16:51 | 中国船舶报 船舶动态
据国家海洋局3月28日消息,继去年7000米级海试成功后,“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今年首航方案确定,将于今年6~9月,首次采用潜航员和科学家共同下潜的模式,在我国南海、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区、富钴结壳资源申请区开展3个航段试验性应用作业,并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进行试验性应用,实现向常态化业务运行过渡。
据悉,本次试验性应用作业的组织与技术难度不亚于海试,将继续借鉴“蛟龙”号海试成功的组织模式,根据中国大洋资源调查需求和“安全第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初步选定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海底平原区)、富钴结壳资源申请区(海山区)和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洋中脊区),开展海底观察、取样、拍摄、探测等高精度作业。其中,多金属硫化物区将是工作的重点。此外,“蛟龙”号将首次采用潜航员和科学家共同下潜的模式,搭载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潜入深海,依据不同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作业。
据介绍,由于受国家深海基地还处于设计阶段、新的工作母船尚未建造、部件国产化率仍待提高、水下作业工具包尚待进一步开发、专业化潜航员和操作维护队伍尚不健全、面向全国开放与共享的装备应用管理机制尚待建立等诸多因素限制,“蛟龙”号现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常态化业务运行的条件,仍需一段时间进行试验性应用。
为尽快实现常态化业务运行,在开展试验性应用工作的同时,中国大洋协会将强化“蛟龙”号作业功能,加快提高备品备件国产化保障水平,推进科考所需作业工具包的开发应用;加快国家深海基地建设和工作母船建造步伐;选拔培训第二批潜航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维护操作队伍;加快应用机制建设步伐,提高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