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频出

2014-10-10 16:41 | 中国水运报 船市观察


中海集运旗下的1.9万TEU型船“中海环球”号将于11月份投入运营,从而取代马士基航运3E级船成为当下班轮市场最大的集装箱船。统计资料显示,由1956年第一艘改装的集装箱船到1万TEU型船出现,用了50年的时间;从1万TEU型船到1.9万TEU型船,用时不到10年。

尽管褒贬不一,大船已经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旧的竞争秩序将被打破,新的竞争格局被催生。相关行业也随之发生巨变:造船企业必须更快地进行技术革新以免错失订单;港口企业必须以更新的服务、更好的设备迎接大船以免沦为喂给港;金融机构需审时度势以求分得一杯羹。

自从第一艘1万TEU型船诞生以来,班轮市场仿佛进入“大船狂欢”境地,停不下来。目前全球班轮市场超过200艘大船,而未来5年还将至少有140艘大船投入运营。

面对层出不穷的超过1万TEU大船订单,悲观者认为这将加剧运力过剩,延长行业低迷,影响港口和航道安全;乐观者则认为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财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大船订单频出

9月17日,中国远洋宣布,其单船公司与中船工业贸易及长兴造船订立建造及销售5艘1.45万TEU型船协议,总金额6.18亿美元,每艘造价1.236亿美元,5艘船舶计划于2017—2018年交付。中国远洋表示,订立造船协议旨在优化集装箱船队结构以及提升船队整体竞争能力。

9月24日,马士基航运表示计划从2015年至2019年,年均投资30亿美元订造新船,并进行船队升级项目。新船运力计划增加规模为42.5万TEU,相当于24艘左右的1.8万TEU型船规模。

大型班轮公司订造大船的热情使得班轮市场大船比例不断上升。根据德鲁里数据,截至4月1日,全球1万-1.2万TEU型船48艘、51.26万TEU,占班轮市场现有总船队比例分别为0.9%、3.0%;而1.2万TEU及以上型船161艘、220.02万TEU,占班轮市场现有总船队比例分别为3.2%、12.7%。

新船订单上,大船的比例更为惊人。未来5年,全球至少交付1万-1.2万TEU型船34艘、34.6万TEU,占现有该型船队比例分别为70.83%、67.50%;1.2万TEU及以上型船至少交付106艘、163.2万TEU,占现有该型船队比例分别为65.84%、74.18%。

克拉克森的周统计数据中,同样体现班轮市场大船订单的“盛况”。截至9月1日,全球班轮市场共有1.2万TEU及以上型船183艘、252.34万TEU,而订单数则达到94艘、146.56万TEU,订单占现有该型船队比例为58.1%。新船订单中,今年交付量为13.17万TEU,明年交付量为86.17万TEU,2016年及以后交付量为47.22万TEU。大船的竞争优势 为何当下1万TEU以上型大船备受青睐?简单来说,大船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航次集装箱运量高,挂靠港口次数减少,从而提高船东经济效益。同时,业界普遍认同大型船舶是环保营运模式之一,在经济规模效应下,每标箱货物消耗燃料量必然降低。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张文广表示:“大船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因为成本优势是竞争的不二法则。”

当下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折射到航运市场上,未来将以低增长或者恢复性增长为主。从近几年来的经营业绩来看,多数班轮公司以亏损为主,但是马士基航运由于成本控制得当,大多获得盈利,马士基航运将成功控制成本的因素之一归功于使用超大型船舶。

在2011年马士基航运宣布订造20艘1.8万TEU型船前夕,时任马士基航运副总裁兼船舶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货量将不断上升,所以我们理所当然会考虑班轮运输的规模经济效益。我们的服务将持续致力于提高环保效益以及节约燃料,而船舶吨位大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伴随着马士基航运1.8万TEU型船陆续投入运营所带来的显着成本效益,班轮市场对订造大船的热情不断高涨。

那么,超大型船舶是否存在风险?技术上是否可行?对于港口和航道的安全有何影响?

目前1.9万TEU型船即将问世,有专家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建造2万TEU型船已经不成问题,但需要有更多时间来解决数个重大问题,特别是船身抵抗力和燃料消耗量。船身抵抗力须计算摩擦力和水阻,两者不但对船身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产生影响,同时在不同航速时均有不同权重,继而影响燃料消耗量。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表示:“建造大船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财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我认为,2.2万TEU或者2.4万TEU型船实际上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

至于大船对港口和航道安全的不利影响,徐剑华表示,这种风险是可控的,只要措施得当,技术升级,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从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来看,增加箱量的途径主要是将船体变宽,从之前追求速度的V型到目前提倡经济航速的U型,船舶吃水几乎不会增加。因此对于港口和航道而言,若能够接纳1.8万TEU型船,应该就能接纳再大规模的集装箱船。”

张文广认为,对于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船东而言,专业化仍然是一道需要跨越的障碍。这里的专业化具体是指人才、管理和运营。

徐剑华则认为,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最大风险其实来自“市场的波动性”,因为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主要由市场需求推动。中国造船业迎头赶上    对于造船业而言,在这轮超大型箱船订单蓬发之际,韩国造船企业占得先机,中国造船企业也在迎头赶上。9月初,上海外高桥造船举行其建造的第一艘1.8万TEU型船的下坞仪式,这是目前中国在建的最大集装箱船。对于能够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研发实力和产品建造质量、加快对核心技术掌握、着力研发满足环保节能绿色船舶的造船企业而言,在获得订单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此外,在超大型箱船的建造热潮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金融机构的身影,交通银行、民生租赁等不断参与1.6万TEU及以上型箱船的融资。巨大的资金优势,结合目前船价触底的有利时机,中国金融机构凭借订造超大船的“东风”开始介入国际航运融资领域,确立竞争优势。为降低风险,中国金融机构目前选择的融资对象多为全球顶级班轮公司。

9月17日,中国远洋宣布,其单船公司与中船工业贸易及长兴造船订立建造及销售5艘1.45万TEU型船协议,总金额6.18亿美元,每艘造价1.236亿美元,5艘船舶计划于2017—2018年交付。中国远洋表示,订立造船协议旨在优化集装箱船队结构以及提升船队整体竞争能力。

9月24日,马士基航运表示计划从2015年至2019年,年均投资30亿美元订造新船,并进行船队升级项目。新船运力计划增加规模为42.5万TEU,相当于24艘左右的1.8万TEU型船规模。

大型班轮公司订造大船的热情使得班轮市场大船比例不断上升。根据德鲁里数据,截至4月1日,全球1万-1.2万TEU型船48艘、51.26万TEU,占班轮市场现有总船队比例分别为0.9%、3.0%;而1.2万TEU及以上型船161艘、220.02万TEU,占班轮市场现有总船队比例分别为3.2%、12.7%。

新船订单上,大船的比例更为惊人。未来5年,全球至少交付1万-1.2万TEU型船34艘、34.6万TEU,占现有该型船队比例分别为70.83%、67.50%;1.2万TEU及以上型船至少交付106艘、163.2万TEU,占现有该型船队比例分别为65.84%、74.18%。

克拉克森的周统计数据中,同样体现班轮市场大船订单的“盛况”。截至9月1日,全球班轮市场共有1.2万TEU及以上型船183艘、252.34万TEU,而订单数则达到94艘、146.56万TEU,订单占现有该型船队比例为58.1%。新船订单中,今年交付量为13.17万TEU,明年交付量为86.17万TEU,2016年及以后交付量为47.22万TEU。

大船的竞争优势

为何当下1万TEU以上型大船备受青睐?简单来说,大船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航次集装箱运量高,挂靠港口次数减少,从而提高船东经济效益。同时,业界普遍认同大型船舶是环保营运模式之一,在经济规模效应下,每标箱货物消耗燃料量必然降低。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张文广表示:“大船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因为成本优势是竞争的不二法则。”

当下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折射到航运市场上,未来将以低增长或者恢复性增长为主。从近几年来的经营业绩来看,多数班轮公司以亏损为主,但是马士基航运由于成本控制得当,大多获得盈利,马士基航运将成功控制成本的因素之一归功于使用超大型船舶。

在2011年马士基航运宣布订造20艘1.8万TEU型船前夕,时任马士基航运副总裁兼船舶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货量将不断上升,所以我们理所当然会考虑班轮运输的规模经济效益。我们的服务将持续致力于提高环保效益以及节约燃料,而船舶吨位大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伴随着马士基航运1.8万TEU型船陆续投入运营所带来的显着成本效益,班轮市场对订造大船的热情不断高涨。

那么,超大型船舶是否存在风险?技术上是否可行?对于港口和航道的安全有何影响?

目前1.9万TEU型船即将问世,有专家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建造2万TEU型船已经不成问题,但需要有更多时间来解决数个重大问题,特别是船身抵抗力和燃料消耗量。船身抵抗力须计算摩擦力和水阻,两者不但对船身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产生影响,同时在不同航速时均有不同权重,继而影响燃料消耗量。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表示:“建造大船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财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我认为,2.2万TEU或者2.4万TEU型船实际上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

至于大船对港口和航道安全的不利影响,徐剑华表示,这种风险是可控的,只要措施得当,技术升级,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从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来看,增加箱量的途径主要是将船体变宽,从之前追求速度的V型到目前提倡经济航速的U型,船舶吃水几乎不会增加。因此对于港口和航道而言,若能够接纳1.8万TEU型船,应该就能接纳再大规模的集装箱船。”

张文广认为,对于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船东而言,专业化仍然是一道需要跨越的障碍。这里的专业化具体是指人才、管理和运营。

徐剑华则认为,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最大风险其实来自“市场的波动性”,因为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主要由市场需求推动。

中国造船业迎头赶上

对于造船业而言,在这轮超大型箱船订单蓬发之际,韩国造船企业占得先机,中国造船企业也在迎头赶上。9月初,上海外高桥造船举行其建造的第一艘1.8万TEU型船的下坞仪式,这是目前中国在建的最大集装箱船。对于能够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研发实力和产品建造质量、加快对核心技术掌握、着力研发满足环保节能绿色船舶的造船企业而言,在获得订单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此外,在超大型箱船的建造热潮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金融机构的身影,交通银行、民生租赁等不断参与1.6万TEU及以上型箱船的融资。巨大的资金优势,结合目前船价触底的有利时机,中国金融机构凭借订造超大船的“东风”开始介入国际航运融资领域,确立竞争优势。为降低风险,中国金融机构目前选择的融资对象多为全球顶级班轮公司。

END

关键词: 集装箱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