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保险艰难起锚
2009-09-02 09:16 | 21世纪网 公告公示
8月的航运业祸不单行。
先有中远“富城号”搁浅挪威,再有“航龙518号”的危险化学品集装箱落入长江,仅8月10-17日,长江干线就发生航运事故6起。
事故发生后,人们才想到航运保险。
起源于海上的保险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高风险的航运业紧密相连,航运业内的一个共识是,“没有劳埃德保险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伦敦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
正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其航运保险业务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不到1%——与上海港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地位极不相称。
近年来,大型中资航运企业的船舶保险呈逐步外移之势,境内船公司70%以上的保赔保险都在境外投保,造成了国内资源和税收的流失。
在上海新拟定的保险业三年创新规划中,发展航运保险被列为重点内容。而国务院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则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
孤独的航运保险
航运保险在国内又称水险,主要包括船舶保险、货运保险和保赔保险。船舶险以各类船舶本身为保险标的,货运险则针对船上所运输的各类货物——这两个险种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
徐惠林是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产险事业部理赔管理部总经理,从事水险行业10多年,他说“这个险种在国内保险公司普遍不受重视,由于技术含量高、懂的人不多,业内做水险的人很孤独”。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今年5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2008年全国航运保险费收入仅为39亿元,占全国财产保险收入的2%,其中上海船舶保险业收入仅为6亿,占当地保险收入的5%。
就船舶险而言,国内开设这个业务的保险公司寥寥无几。“船舶要么不出事,要出就是大事,如果没有再保支持,保险公司一般无法承受。”徐惠林说。
2003年5月,隶属中远集团的“富山海”号在丹麦海域被撞后沉没,“富山海”货轮本身保险额高达2050万美元,货物保险额为870万美元,中国人保最终支付的赔款近7000万元人民币。